在工业材料领域,冷板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,其市场行情一直备受关注。2025年,冷板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,无论是生产企业、贸易商还是终端用户,都需要精准把握市场动态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。本文将深入剖析2025年冷板市场行情的关键要点,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决策参考。
从全球范围来看,冷板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。下游应用领域的持续扩张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:
2023年全球冷板市场规模为15.6亿元人民币,其中国内冷板市场容量为4.52亿元;
预计在预测期内,全球冷板市场规模将以9.84%的平均增速增长,并在2029年达到33.55亿元;
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子设备、电气设备等下游应用领域的持续扩张,对冷板的需求不断攀升。
2025年以来,冷板价格经历了多轮波动,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:
7月份,上海市场鞍钢产1.0毫米冷板ST12价格从7月1日的3690元/吨涨至7月31日的4050元/吨,涨幅达到9.8%;
进入8月,冷轧市场在经历7月的快速拉涨之后趋强盘整,涨势明显收敛;
截止8月末,冷热价差为514元/吨,月环比扩大19元/吨;镀冷价差继续缩小,月环比缩小39元/吨。
1. 原材料成本
钢材是冷板的主要原材料,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冷板生产成本:2025年7月份钢铁原燃料价格全面回升,导致冷板成本支撑转强,推动价格上涨;但进入8月,由于钢铁原燃料价格上涨速度过快,短期内面临调整,这也使得冷板价格的成本支撑有所减弱。
2. 供需关系
供应端:截止8月28日,29家冷轧板卷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85.25%,钢厂周实际产量为6.29万吨,月环比下降0.89万吨;主要生产企业9月接单预期尚可,预计9月冷轧供应或持平;
需求端:汽车行业订单小幅增加,但车厂库存比逐步增加;家电行业接单情况分化,30%企业订单月环比增加,70%企业维持前期状态。
3. 宏观经济政策
宏观政策对冷板市场影响显著:扩内需、稳经济等政策措施接连落地,对钢材市场基本面产生利好,刺激冷板需求;同时,"反内卷"、控产能预期不断增强,也对市场价格走势起到调节作用。
汽车行业是冷板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:2025年7月汽车产量251.0万辆,同比增长8.4%;1-7月份,汽车产量1807.5万辆,同比增长10.5%。
短期层面:7月为汽车行业传统淡季,产量为除春节外年度低位,车厂库存比逐步增加,短期冷板需求承压;
长期层面:汽车"两新"政策效应持续显现,新能源汽车成为车市重要增长引擎;汽车轻量化、高强化、智能化、电气化趋势加快,对高质量冷板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。
家电行业对冷板的需求也不容小觑。截至8月底,家电行业接单情况分化相对较为明显:
受季度性因素影响,白色家电整体接单情况出现小幅下滑;
小品类清洁家电整体接单情况表现良好;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家电品质和外观要求提升,冷板因其表面光滑、精度高的特点,在家电外壳等应用场景中仍有稳定需求。
冷板市场竞争较为激烈,国内外众多企业参与其中。国内核心企业包括Aavid Kunze、AMS Technologies、Asia Vital Components等,这些企业在产品特点、规格、价格、销量及市占率等方面各有优劣。
在市场竞争中,企业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增强自身竞争力:
提升产品质量:通过研发投入,提高冷板的强度和精度,满足高端客户需求;
优化生产工艺: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生产效率;
拓展销售渠道:加强市场覆盖;
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:加强与下游客户合作,提升客户粘性。
面对当前冷板市场行情,不同类型企业可采取以下策略:
生产企业:需主动调整产品结构,减少普通材的生产,提高高强、深冲等高端产品比例,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,提升企业盈利能力;
贸易商:建议谨慎操作,控制库存水平,优先出货回笼资金,同时关注区域价差变化,如有套利机会可适度参与;
终端用户:应按需采购,可适当延长采购周期,降低库存风险和资金占用。